心酸日记: 儿子的父亲不是我
打开DNA测试机构的网站,赫然在目的是一行大字:亲情高于一切。可事实上,测试的本身就是对伴侣不信任的体现(抱错孩子的除外),已经对婚姻和亲情造成了伤害。而一旦结果显示孩子的生父不是现在的父亲,当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落到具体的人头上时,结果更会怎样?有的人保持现状,心却有了裂痕;有的人干脆与配偶离异;有的人息事宁人;有的人互揭疮疤…… 最悲惨的当属一个案例:当一位父亲获知接受测试的婴儿非己所出时,羞愤难忍,就在测试室外,将婴儿狠狠摔到地上,致其当场死亡……
有时,即使不做测试,真相却在不经意间浮上水面,给人个措手不及…… 近日在网上流传的一个热贴,又将这一现象列入了人们激烈辩论的话题。文中写道——
“一个女人读她死去男人的日记:
读到相识的那一天,男人写着:‘我认识一个让我心跳不已的女孩。’
相恋的那一天,男人写着:‘我深深爱上她,她也深爱着我。’
同居的第一天,男人写着:‘我想照顾她一辈子,所以我愿意她把我的房子当她的。’
知道怀孕的第一天,男人写着:‘我每月记着她的经期,而且都很小心,在她还没想和我结婚时我小心的避开危险的日子,没想到我们还是有了孩子。’
这时,女人急忙地往后翻,天啊!男人的记事本上,每月都有特殊的记号。她虽冷汗直流仍继续读下去……
读到结婚的那一天,男人写着:‘我好高兴终于娶到她。’
生下孩子的那一天,男人写着:‘我抱着我的婴孩感到无限喜悦。’
老大出车祸的那一天,男人写着:‘我焦急万分来到医院,看着受伤的孩子,护士说必须要输血。我毫不考虑挽起袖子,没想到这孩子的血型有些奇怪,跟我不同,也与她不同,但我赶紧向同事求救有没有相同血型的人。’
老大出车祸的第二天,男人写着:‘孩子终于没事,虽然他的血型很奇怪。’
老大出车祸的第三天,男人写着:“我不忍问她,我实在太爱她也太爱这孩子,虽然他的血型很奇怪。’
老大出车祸的第四天,男人写着:‘我心里很难受,但看到孩子康复的笑容,我什么都不计较。’
老大出车祸的第五天,男人写着:‘不再计较后心中舒坦极了,孩子不是我的,至少也是她的,算是我养大的乖小孩。’
女人的泪缓缓流出,她觉得她是最傻又最幸福的女人,因为他从来没问过她什么,然后她更认真的读着……
读到男人入院的前一天,男人写着:‘近来总是觉得身体不适,担心无法再照顾她和三个孩子,但我是个幸福的人,能和所爱的人共渡一辈子,我不知道她到底爱不爱我,只担心我有没有耽误她,使她错过她真爱的那个人。’ ”
有的人赞美这个男人的宽广胸怀,有的人却说他不够男人;有的人责骂他妻子的不忠,更有的人认为她配不上他;有的人觉得婚前的事不须太计较,婚后能保持忠诚就不错了;有的认为爱一个人可以接受她的过失;有的认为这种好男人很少,但不是没有;有的却认为根本不会有这种人……
读罢,我对整个故事感到无比辛酸,特别是在读到那个男人在获知自己得了绝症之际。他考虑的竟还是妻子今后生活的艰难,丝毫不计较她曾经的背叛。不论是出于爱或是别的什么原因,他的胸怀无疑是博大的。他对妻儿的关心爱护溢于言表,是一位难得的好丈夫和好父亲。
而这位妻子,是否要反省自己年轻时感情的放纵?在与一位男子同居之际,又同另一名男子发生关系,即使是以爱的名义,也不能摆脱随便的定义。这个女人是幸运的,她嫁给了一位爱她爱得无怨无悔的男人,并能拥有他专情的一生,而不是那位激情过后就销声匿迹的男子。
那位大儿子的生父和这个宽容的男人是男人中的两个极端的典型。一个周旋于多段一夜恋情之间,从不考虑对对方负责;一个则专注于一段感情,只要能与深爱的女子相守一生,即使鞠躬尽瘁,也心满意足。一种男人受人鄙视却如鱼得水,一种男人收获喝彩却独自心酸。两种男人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又都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这个多变的世界存在那么多无法预知的因素,有些事在它发生之前你我从未想到。可它一旦发生了,我们会怎样面对?一个你深爱的女人,在很久以前背叛了你,并有了你不愿看到的结果。这个女人,与你相守整整一生,又为你诞下两个孩子,你能原谅她曾经的过错吗?你能接受她的精神和躯体曾经在从前的某一刻,属于另一个人,一个叫你作爸爸的孩子的生身父亲吗?你是否也能接受这个你曾经深深疼爱过的孩子,并将他视如己出?能吗???
张信哲 《过火》
37 条评论
一直很喜欢张信哲,好听.心酸的文章.问候紫雨.
寒荷好! 我也很喜欢张信哲, 少有的真功夫唱将.
紫雨真有心, 总是找到这么相称的曲子和文一起. 情只一字, 却包容万象. 爱是一情, 可深至海底, 无语.
一般来说,一份真爱,真的而可以包容一切。所谓“爱屋及乌”,是由根据的。 问好紫雨。
紫雨,51黄页的广告上有,young/finch之间,发型师名叫陈艳。
紫雨的博跟心漪的一样,又叫好又叫座,呵呵。
说了不上来,忍不住偷偷上,把活留到last minute干···
一直不忍心写那个故事.看了前前后后二篇这样的文章.还在犹豫要不要写那个故事………
这标题是紫雨的文章啊,我一直想要不要进来看呢,只看不说..因为不知道怎么说..
他得的绝症是不是癌?我觉得一个把心事全压在心里的人,容易得这病啊.
SEAWEED: 你也是有心人哪!
大新: 你深知情之真味啊!
谢谢百合! 我的发质也是天然离子烫
要找个合适的美发师不容易.
仙子: 不是你的错, 是你的硬币总不站起来呀!
阿妍: 等着看你写的~~~
趴: 贴上没写, 压抑成疾或有可能.
这样的男人世界上有吗?真令人感动。 同意趴趴的感觉,压抑的痛苦积聚太多太久了,会变成毁灭性的顽疾。 那个女人也许一时糊涂,但毁了爱她的男人的一生。
我要生一个不是我老公的孩子,那他还不---
这样的男人世界上有吗? 有。很久前 有个和尚就是如此的。 男人带着不可言状的心情走了,女人该如何活呢? 好像现实生活中的老外有不少就是如此的。
我觉得二口子这样过不好,说出来多好,对健康也好,吵就吵了,吵完还可以更好. 这样压着,好可怜啊,我要是那个女的,以后的日子不得以泪洗面啊?无法想象...
“这个多变的世界存在那么多无法预知的因素,有些事在它发生之前你我从未想到。可它一旦发生了,我们会怎样面对?”很深的问题,也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紫雨真是有心人.
有一间屋子,容得下这故事里的每一个人.
你已经知道我想说什么了.
DNA测试是通往新时代的一把锁.
在此之前,没有一个男人能够确定儿子是自己的.你只能相信他是.
这么重要的事件,相信会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痕迹.
如果作一次全球性的亲子槛定,现行婚姻制度的合理性,将会很清楚地呈现出来.
如果你读过德国作家雷马克的《里斯本之夜》,你就知道,爱情的确可以超越忠贞而存在.
感谢朋友们留言.
爱心: 女人也该自爱, 不仅为了自己.
JANE: 怎样? KILL U?
茶师傅: 那他是怎么当的和尚呢?
趴: 有的人就是能忍~~~ 要是我, 肯定忍不住.
猫: 你的回答呢?
我在: 还是不要做了, 那将产生多少的悲剧啊!
《里斯本之夜》有战争作为背景, 和目前社会的情况还是有些不同的.
紫雨好!我知道我永远坐不到你家的沙发,但是,每次进来,都是踮着脚排在最后,怪谁呢?当然怪我自己跟不上紫雨的步伐,以后勤来着点。。。
先看,后评。。。
面对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否则同样的悲剧将继续不断上演.
好像是这么说的:爱是恒久的忍耐,做到这一点,真是不易。。。
我不知该说什么, 我在落泪, 为故事中的男人, 也为故事中的女人!
紫雨,我们的房子弄好了,我们可以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了…
心漪: 我家摆满了沙发, 来人都能坐上, 你请~~~ 你说的是,不过忍耐的限度因人而异。
我在:象你这般心胸开阔的男人毕竟是少数。即使女人不是弱者,孩子总是吧,真相的最深受害者往往是他们。
小树:是啊,傻男人,傻女人。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
寒荷:真好。今后的日子快活似神仙~~~ :D
这件事发生在我的一个朋友身上,DNA检测结果出来后他对我说:是不是我的孩子其实没关系,但我对孩子的爱是不会变的。我为他感动。
ALEX: 你的朋友的境界真让人敬仰~~~ 祝福他的一家!
为了维护目前的婚姻制度,数数看我们发明了多少工具来迫害这个系统之外的人.
对男人:负心汉,浑球,没人性的懦夫,不负责任,爱情骗子.
对女人:贱货,淫荡,水性扬花,不守妇道,公共厕所.
对孩子:杂种,野种,狗娘养的,庶子,没人要的孩子.
请原谅我放在这里的字眼.
如果没有加害者,哪里来的受害者!
需要被原谅的也许不是他们,而是我们自己.
紫雨,好呀,今天晚上发.
仙子: 不是你的错, 是你的硬币总不站起来呀!
哈哈,好喜欢紫雨--这么知我!
你看过《里斯本之夜》?讲讲这个故事?你的嘉宾我在的话好难懂···
仙子先看这两篇,就知我的意思.
1.女人呐,不要太迁就 2.莫做“灰姑娘的父亲”
紫雨,还没更新啊? 每次进来都很想自己照着图片上的手势再做一此这个图形。很温暖的感觉,都能感动自己
又发了一次,收到了吗?
不麻烦不麻烦,喜欢就好.
仙子:这是网上关于《里斯本之夜》的简介。和这个故事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施瓦茨第二的小舅子格奥尔格是纳粹冲锋队的中队长,因为姐夫的反战言论,所以他告了密,将施瓦茨第二关进了集中营。在通过各种酷刑教育后施瓦茨第二被释放,他逃离了德国,在国外流亡了五年多。有一天,他在巴黎的玫瑰咖啡馆认识了一个叫约瑟夫·施瓦茨的奥地利流亡者,以后的时间里他们经常在卢浮宫欣赏印象派绘画,成了好朋友。三个月后,这位施瓦茨先生患心脏病死了,将一本护照、几张邮票和几幅印象派作品留给了他。他找人将护照加工处理以后,成为约瑟夫·施瓦茨,也就是施瓦茨第二。这一年是一九三九年。
“对一个流亡者来说,回忆是一种致命的疾病:它是他心灵上的癌症。”施瓦茨第二却开始回忆过去的时光,想念自己的妻子海伦。于是,他潜回德国,回到自己的家乡奥斯纳布吕克,见到了妻子海伦。
辗转到法国过了一段“幸福”生活后,法国向德国投降,一切在法国的德国人都被关进了法国的集中营,施瓦茨第二和海伦被分别关在不同的集中营里。有一天,他收拾了自己的东西,从集中营的大门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就这样逃离了。他用人性观点说服了关押海伦的集中营长官,携着海伦逃到了里斯本,并且得到了去美国的签证。
海伦的故事
她身患癌症,经常去日内瓦治疗。海伦不想让她的丈夫知道她的病情,她怕她的丈夫知道自己的病情后会对她的身体反感,她只想寻求正常人的感觉,只想寻求幸福。
海伦和丈夫到了里斯本,在开往美国的轮船起航的前夜,她自杀了。海伦使用的是丈夫在集中营里获得的毒药自杀的,这毒药是为在无法忍受纳粹残酷折磨时使用的,海伦,为了不让他人把自己看成病人而使用了它。
最后的故事
《里斯本之夜》是德国作家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小说,和《西线无战事》一样,它们同属于反战作品,但在这部作品中已经摆脱了年轻时代的迷惘,更多表现了人性的一面及生存的荒谬。
在《里斯本之夜》这部作品里,雷马克运用了新的表现手法,通篇是“我”与“施瓦茨第二”在一夜之间的对话,听施瓦茨第二倾诉的条件是,“我”得到他和海伦的护照以及第二天去美国的船票。“我”成了施瓦茨第三。“我”后来将这本“施瓦茨”的护照又送给了一个逃离边境的俄国人,这本护照可能还会在其他人身上延续下去。
生存的荒谬还在继续,无论是战前、战后还是在战争期间,我们都会为了一本“护照”(可以是一切你觉得必须拥有的或根本可以不需要的有形之物)而疲于奔命,至于“幸福”,“护照”会成为我们忽视它的借口。
有关海伦的故事,我有不同的解读.
海伦在集中营中与数名德国军官关系暧昧,为的是能够偷些食物带给在铁丝网外躲藏的丈夫.
她隐瞒病情,是怕丈夫失去求生的意志,所以独自忍受病痛的折磨.
最终海伦受不了病痛而自杀,丈夫才恍然大悟,了解到妻子为了救他,所作的一切.
失去海伦的丈夫,再也没有东西可以失去了.因而将人人求之不得的到美国的船票,送给本书作者,为的是向人诉说他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