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需要门当户对吗?
曾几何时,我们读着那些传世的童话,向往与英俊富有的白马王子走入礼堂,或是梦想和美丽的公主共度一生。一度以为,任何俗世的标准,只是苍白的语言;家境不是理由,阶层不是障碍,只要相爱,所有的俗物将被嗤之以鼻,感情的路上,我们无所畏惧……
一位女子在欧洲旅行时遇上了一位修读美术的意大利贵族青年,他为她的东方美所倾倒,追着为她画了一张又一张的画像。在多日的同游之后,他们堕入爱河,他郑重承诺,愿与她共度余生。她起初还有所抗拒,后来在他的真情感动之下,答应了他的求婚,也见到了他住在宫殿似的大宅中的父母。他的父母十分礼貌,却伴随着拒人千里之外的淡漠。出于家世的差距,他们不同意儿子的决定。
该女子是性情中人,她与他在一起是出于彼此相爱,而不是贪图他家的权势和财富,她不愿为无望的爱情浪费时间,于是毅然放弃了这段恋情,回国了。可是他紧接着追来了,凭着一种寻爱的执着和对艺术的热爱,离开了曾属于他的贵族世界。
他们终于在一起了,盛满了爱情的生活如同天堂。每天他除了画画,就是装饰他们的小窝,在她下班回家时端上他最拿手的菜肴。卿卿我我,耳鬓厮磨,这样甜蜜的日子流水般过了半年。有一天,她对他说:“亲爱的,你不能再画了,我们没有钱买昂贵的颜料和画纸了,我们下个月的房租不够了。”
出身贵胄的他,从没有量入为出的观念,他的人生里,锦衣玉食,理所当然。他可以为艺术奉献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毫无后顾之忧。况且,他还未成熟到可以理解一个不同的世界,那里除了美,还有生活的艰辛。而她,只是一名普通的白领,如同这城中茫茫众生,每日奔忙,只为了一个小小的安身之所。他的世界,她真的可以走入吗?她的生命,承受得了他的爱吗?爱,多么迷人的字眼,如今竟令他们无比困惑。
他的父母来了,把他带回了他该在的国度和阶层。尽管他是那么的不舍,但他们都已明白,现实不是童话,面对泪眼婆娑的心爱的她,他还没能拥有改变现实、创造新童话的魄力和勇气。
光阴流逝,岁月荏苒中,当我们回首少年时的梦幻,依旧唯美,却飘忽遥远。许多不期而遇的邂逅成就了世间众多的姻缘。然而激情过后的现实空间里,曾被想像的烟云笼罩的二人世界,逐渐显现出它带有缺憾的真实,清晰可及,无法回避。 我们总是把爱情想像得如此伟大,但是常常,我们又高估了爱给我们带来的力量,当疲惫的爱无力填补文化的沟壑与经济的差异时,来之不易的婚姻便面临着崩溃的命运。
曾在以前的文章里提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出身书香之家的女子,力排众议,嫁给了一位出身农村却成绩优异的年轻人。一起奋斗的日子里,他凭借吃苦耐劳和争强好胜的品性为小家庭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但由于出身贫寒,他把钱财看得太重,任何的一点金钱上的损失都能令他食不下咽。
她失业了,他无法忍受家庭收入减少的事实,不顾她的喜好,要求她立即接受不理想的工作,并且要求她不能花钱在琴棋书画等“不实用”的事物上。对钱财的理解不同导致了他们的矛盾愈加激化,终于,剧烈的争吵爆发了。一次,他在大雪天将她和孩子赶出了家门。面对绝情的他,她提出了离婚……
回想当年,教科书带着我们痛批包办婚姻,让不谙世事的少男少女们为林妹妹和宝哥哥、为梁山伯和祝英台、为觉新和梅表姐流了多少热泪,并从此视门当户对为粪土,勇敢地追求琼瑶阿姨给我们描述的超凡脱俗的爱情。还有从小读的那些灰姑娘的童话到“他们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就嘎然而止;那些个大片不厌其烦地编造着麻雀变凤凰或是曼哈顿女佣的故事。
如今想来,这些作家编剧们真是害人不浅,误导了整整一代人的婚恋观,让多少的男女们在走入围城之前满脑子就只有幻想,从不考虑双方家世、学历、经济能力和思维逻辑的差异,一旦从云端跌落现实,摔得那叫一个惨!
现代的门当户对,并不全是传统意义上的阶级和财富的联姻,更注重的是双方学识修养和人生目标的共同点。周恩来和邓颖超、孙中山和宋庆龄、梁思成和林徽因、钱钟书和杨绛 —— 大凡出色的男女,都希望找一位心有灵犀、志趣相投的伴侣,同心协力地走完人生的旅途。双方的心目中,钱财、名利、爱情、亲情、子女、父母的重要性以及朋友的选择等都不能有太大的差距,否则很容易产生矛盾。一旦这些在生活中无法避免的问题解决得不好,婚姻就要经受相当严峻的考验。
毋庸讳言,社会从来都是不平等的,如果没有能力去改变它,就必须坦然接受各种不平等,这是残酷而不争的事实!要知道,就是在当仁不让的民主自由先锋的美国,一名出身低下、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即使有着朱莉娅-罗伯茨的美貌,也难圆飞上高枝的美梦。 美国社会中的联姻大都是:哈佛MBA娶了耶鲁法学院硕士,达特茅斯商学院特优生嫁给柏克莱的特优生,生化学家的老婆基本上就是考古学家,你甚至可以从他们刊登的结婚启事中嗅出双方的SAT成绩。一切都从门当户对,甚至是同一种族开始。当年我在美国见过的一对夫妻,就是来自小城中仅有的两户纯粹德国血统的家庭。这对夫妇逢人便提他们的纯正血统,这是他们共同的骄傲,不难看出,这样的门当户对便是他们的婚姻根本的基础。
世上纵然有种种门当户对基础上的婚姻演变成悲剧的例子,但与众多的尘世姻缘相比,那些只是少之又少的特例。李清照和赵明诚,堪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对最美满的夫妻。美满的基础是什么?门当户对的家庭出身。李清照是散文家兼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而赵明诚是两度任宰相的赵挺之的儿子。而堪舆比肩的文学和书画修养,更是他们夫唱妇随的精神基础。虽然天妒良缘,家国破败,明诚早亡,但这段夫妻酬唱应和的平等爱情,终成为千古佳话。
当然,从存在文化背景和经济条件差异的不同家庭里走出的夫妻们千千万万,并不是所有的婚姻都走向了破裂。事实上,大多数经历了文化的磨合和共同奋斗的考验的姻缘,却因此比世俗意义上的门当户对有了更坚实的基础。但从另一角度看,这又何尝不是新的意义上的门当户对和志同道合呢?
门当户对,婚姻就有了现实的基础,志同道合,方能夫妻同心、相互扶持,婚姻的基石足够坚实,才能在无尽的岁月风雨冲刷中不为所动,围城中的人们才有余力腾出手来,构筑更加和谐、舒适和温暖的小家庭。
37 条评论
你问需要吗?以前我说不需要,现在我会停顿一下,然后小心的说出”可能是需要的”
婚姻真的需要门当户对!!
紫雨:婚姻和谐确实需要门当户对,因为观念,理念,行为准则,生活习惯无不受门户的影响。 你很多的观点我很赞同。
这是一定需要滴。哈哈。 主要是思想价值观念成长形成的环境趋同,原则上的价值观念接近,再加上家庭环境水平的相当造就的生活教养差不多,再就是获得的教育机会相当,知识情趣相互容易认同。这些都是维护婚姻长期稳定牢固的基础。但,不可绝对化。 收E
需要,太需要了!
门当户对!yes, absolutely yes!
以前也会说不需要。现在说当然需要。人的性情、品质、观念等等都与成长环境有密切关系。社会是现实的,人生活在社会里。
话虽然不能说绝了,但门当户对太重要了。
门当户对太重要了, 强烈地支持!!!
太需要了,呵呵.
你问需要吗?以前我说不需要,现在我会停顿一下,然后小心的说出”可能是需要的” ^^
写得太好了,太对了,赞一个!:-D
这是桓古不变的真理,一定要门当户对!
爱情不需要门当户对,婚姻一定要门当户对。我把爱情和婚姻分开了,因为他们是不同种类。
爱情神话之所以害人,我认为有两点.
一个是真爱论,一个是永久论.结婚就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
然而,事实上,爱情是一段一段的.它在不同的时候发生于不同的人身上.
谢谢大家留言!
在人生的一些重大抉择上,大方向大原则还是要遵循几千年来早被验证的大道理。
当然,在小问题上有些创意就更好了,这样生活就不会离开正轨,又不会乏味。
享受爱情,珍重婚姻;但且戏看生活,切莫游戏人生。
莫非大家都没看过《灰姑娘的故事》?
说得有理。
问候紫雨
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的确是难度较大的。这门当户对的解析有从广义上和狭义上的解析,或者还有从其他各种角度的解释,文中的一段:“事实上,大多数经历了文化的磨合和共同奋斗的考验的姻缘,却因此比世俗意义上的门当户对有了更坚实的基础。但从另一角度看,这又何尝不是新的意义上的门当户对和志同道合呢?”颇释的恰到好处。
戴妃就是现实版的灰姑娘,结果如何?
少男少女们大多会说NO,围城中人可能一致说YES,呵呵
绝大部份的婚姻多是门当户对的,结果又如何?
为了结婚而结婚,还是一样在爱情神话中打转.
把事情做对不如做对的事情.
从一而终是不切实际的.不如让爱情来决定人的分分合合.
解析 = 解答,分析 解释 = 说法 颇释 = 深层次意义上的解析
最近看珠光宝气呢,你看看钱多有什么好啊,真是的
伊娃·裴隆(全名María Eva Duarte de Perón,也译作贝隆夫人,1919年5月7日出生于阿根廷Los Toldos村,1952年7月26日逝世于布宜诺斯艾利斯)是阿根廷的第一夫人,阿根廷总统胡安·裴隆(Juan Perón)的第二位妻子。 伊娃·裴隆的母亲是一个未婚厨师,她与当地的一个农夫有五个私生子女,伊娃是其中之一。15岁那年,她来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并在这里开始她的演艺生涯。并且在这里最终遇到了她的丈夫胡安·裴隆。两人相处不久后就于1945年结婚。 在1946年阿根廷的总统竞选中伊娃·裴隆极力支持她的丈夫,在她每周播出的广播节目中她号召穷人选举胡安。虽然她的演员生涯为她带来了不少财富,但她一直强调她出身穷苦来显示她与下层阶级的团结。由于她的出身和她对他们的同情,伊娃认为她是理所当然的“无衫者”(descamisados,这是一个支持胡安的团体的名字)的领袖。 在1946年裴隆当选为阿根廷总统后,她也很快的提高了在政界的地位,出任劳工部部长,并成立了伊娃·裴隆基金会,用以救助贫困。到1949年,她已经成为当时阿根廷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绝对正确!
回趴趴:钱多多不过乞丐,钱少少不过银行,珠宝行,各大超星级酒店都是穷人爱去的地方,
可不可以这样说,我们自身的档次高一些,我们的下一代就嫁/娶得好一些。所以为了下一代的婚姻,我们要不停地努力? 问候紫雨。
打个比方来说,一条山路危险难行,已有许多车辆摔下山崖,后面的车辆最好是改道而行.
门当户对论就像是鼓励大家继续往前冲,只要四个轮子都装上同一个牌子的雪胎就行了.
这个困惑似乎只有65~75年之间出生的人才有,前面的人等明白了已经都快50了,75,80后面的人,似乎天生就明白。而我们这代所谓的70的人,明白了也基本上都太晚了,不知道楼上这么多跟着赞同的人,有多少还没有结婚。 丑陋的现实是:明白了,你也晚了,没办法了。
谢谢大家踊跃发言,看来门当户对对于婚姻的重要性是无可否认的了。
趴,不是钱的错。人之悲哀,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老赵是为底层的女子指出一条通向上流社会的道路吗?
敢于戏称自己是穷人的人大多是有两个钱的。
Andy,你说的不错,这也许是我们第一代移民奋斗的最大动力了。
我在,你的观点在意料之中。无限风光在险峰 —— 这就是生死相许的真情存在的意义。你无法体会到这样的风景带来的美妙感觉,并不代表这样的风景不存在。
你既然不愿意攀登这座高山,也不必参与选择旅伴的讨论了。村口的那棵大树底下很平坦,也很凉快。要是能等上只撞树的兔子就更不错了。 ^_*
70, 早点明白,可以早点不再去毒害下一代,哈哈。
对!婚姻需要门当户对。灰姑娘只有在童话里才会永远的幸福着,也只有在童话的世界里青蛙可以是王子。
爱情不需要门当户对,然婚姻的基础是爱情,有了爱情才会成为不离不弃的亲情,才有了相依相守的一辈子。
一个矛盾点,要两颗心来支撑,任何一方的背弃,就是崩溃…..
好啊!我就坐在大树底下看仙女带领大家升天吧!
紫雨好文采!
当我经历了过去,走到了现在,发现那是那么的重要.紫雨,你写的太好了.
半、丁香、芳怜,谢谢留言。凡事无绝对,没准哪天我会写写门不当户不对的美满姻缘,呵呵。
我小时候住眷村,村尾王家是个将军的家庭,有个很漂亮的女儿,气质,容貌,身材都是第一流的,还是个留美博士.
三十出头还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后来终於交了一个男朋友,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简直就是郎才女貌,可只可惜他父亲是开计程车的.
将军的老婆大力反对,说什么也要找个门当户对的,结果这位大美人至今未嫁,大概五十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