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有约演播厅
鲁豫:陶渊明先生,你怎么才来啊?累着了吧?你先休息下。(转问米罗)落基山论剑到底是真的假的?[米罗去安慰陶
渊明,被鲁豫拉住,撒娇] 米哥,快讲嘛!
米罗:咳,你年纪比我大哎。
鲁豫:(撒娇)我不管,我就是要叫你“米哥”! 米罗:(不理睬鲁豫,与陶渊明悄悄聊了几句,转向观众,解释)陶渊明先生,奉命出使了一趟京城建康,也就是今天
的南京,刚刚才赶过来,一路上风尘仆仆。 鲁豫:米哥,他怎么会这么晚呢? 米罗:(瞪了鲁豫一眼,神秘一笑)还不是因为那个充气娃娃! 陶渊明:(一字一顿费力地学白话文,满脸疑惑)充-气-娃-娃? 米罗:(笑)说起来都怪我。我也没想到事情会演变到这样的地步。陶渊明先生为了追回无弦琴,迫不得已做了桓玄的
幕僚。桓玄一直以为陶公的宝贝是充气娃娃,而充气娃娃已经送给皇上,皇上还被张贵人用这个充气娃娃给捂死了,这
当然不能说。太子司马德宗登基不久,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在朝中掌权,浙东一带就爆发了五斗米道孙恩起义,于
是桓玄就栽赃到孙恩头上,说是被孙恩抢走了。陶公心急如焚,就建议桓玄上表讨伐孙恩,自己好夺回无弦琴。桓玄当
然想借机领兵东进,控制朝廷,于是派陶渊明出使建康,向皇帝上《讨海贼表》。 鲁豫:这么复杂啊?可是无弦琴在我们节目现场啊。他后来怎么知道的呢? [陶渊明从怀中取出一张照片,递给鲁豫,鲁豫惊叫,展示给摄象机镜头,镜头特写,照片中正是鲁豫有约演播厅,台上
的香案上放着无弦琴,香案的背景上,是“鲁豫有约”四个大字]。 鲁豫:他怎么会有这张照片?(惊疑地看着米罗) 米罗:是我拍了这张照片,装入信封,叫凌波仙子用“凌波微步”潜入东晋桓玄幕府,送给陶渊明,想引诱他立即赶到
节目现场。可是,人算不如天算,陶渊明醒来时,误把这封信,当作桓玄的《讨海贼表》,带往南京,呈现给皇上。(
回头看看陶渊明,陶渊明会意似地点点头) 鲁豫及观众:啊? 米罗:这一下就耽搁了很多时日。陶渊明以为《讨海贼表》里说得很清楚,见了皇上、司马道子、司马元显,闭口不言
,皇上和司马父子抽出照片,大吃一惊,他们毕竟从来没见过一副画可以如此逼真,一时对陶渊明惊为天人。司马道子
将照片递给陶渊明,问照片上的“鲁豫有约”和无弦琴是什么意思?陶渊明一看照片就全明白了,但他当然不能说,否
则是欺君之罪,于是只神秘地讲了一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就到殿外候旨。 鲁豫:那皇上和司马氏父子呢?就这样放过了陶渊明? 米罗:没那么简单!司马氏父子推敲了很久,还是儿子司马元显聪明。他说,我知道了。陶公是来告密,桓玄和孙恩勾
结,图谋不轨,意欲造反!皇上和司马道子大惊,司马元显分析,孙恩虽在浙东起义,可祖上是山东琅琊人,这不正是
“鲁”,荆州、江州刺史桓玄,是桓温之子,安徽人(当时属“豫州”),这不正是“豫”。而“鲁豫有约”?皇上和司马道子吓呆了,不
知如何是好。司马元显却面不改色,说已有对策,就在这张无弦琴。无弦琴者,卸玄也,就是已把琴弦拆卸掉了,而如
今,只要起弦即可。皇上和司马道子不知道这话里的玄机,司马元显进一步解释,卸玄者,谢玄也。谢玄以南下流民创
立“北府兵”,在淝水之战中功勋卓著,北府兵中刘牢之、刘裕等将领能征善战,可令他们出兵先平定孙恩,再图桓玄
,切不可让桓玄以讨伐孙恩名义东进,届时却联合孙恩进攻南京。皇上和司马道子听了这番话,才如梦初醒。于是召入
陶渊明,给他一道密旨,如桓玄有造反迹象,可公之于众,共同讨伐桓玄。另一面,因谢玄已病故,于是命其子谢琰率
北府兵镇压孙恩起义。 鲁豫:司马元显倒也歪打正着。 米罗:可不是吗。因为司马元显在这件事上显露的忠心、才智和决断,皇上任命他为伺中,从此掌握朝廷大权。可谢琰
呢,在镇压孙恩起义中死掉了,还有他的两个儿子,从此谢氏家族再无新人辈出,失去了军权。而这件事的最大受益者
,却是北府兵将领刘裕。刘牢之死后,北府兵的军权渐渐落到刘裕手中,他在镇压孙恩起义中发展壮大,在桓玄篡位后
,自任镇军将军,任命陶渊明为镇军参军,以皇上密旨讨伐篡逆桓玄…(回头看看陶渊明,陶渊明一脸迷茫,因为此事
对他尚未发生),攻入南京,杀死桓玄,掌握东晋军政大权,然后通过北伐,扩大势力和威望,加封为宋王,也就两三
年,杀了晋帝,建立刘宋,史称宋武帝,成为南北朝时期第一位皇帝。 鲁豫:历史真是玄妙。(忽然想起似的)可陶渊明呢?照这么说,那他也应该是刘宋皇朝的开国功臣啊,为什么却归隐
田园了呢? 米罗:(看看陶渊明,陶渊明仍然一副迷茫,不知道米罗在说什么的样子,毕竟这一切对他尚未发生)刘裕这个人,一
开始做得很好,让陶渊明都觉得他有曾祖父大司马陶侃之风,忠心保国,恢复晋室,立志收复中原,所以甘愿追随,可
后来渐渐发现,刘裕与桓玄,具有同样的野心,只不过隐藏更深罢了,他甚至弑君。陶渊明作为东晋开国功臣,大司马
,长沙郡公陶侃的曾孙,不愿辱没祖宗声名,也厌倦了东晋王朝中“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权力游戏,于是在他四十一岁这一
年,彻底归隐田园了。刘裕篡晋后,陶渊明从前的一些故交好友和在刘裕手下共过事的同事都做了显赫的大官,比如王谢家族的后人王弘、谢晦,北府兵将领檀道济,好友颜延之等,规劝他在新王朝出仕,遭到他的拒绝,他
甚至更名为“陶潜”,以示其志。所以,在他死后,好朋友颜延之追谥他为“靖节”,后人也以此称陶渊明为陶靖节或
靖节先生。 鲁豫:啊!想不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明哥,还有这么多的故事! 米罗:可不是啊。可谁又曾想到,东晋王朝末,一部朝野争权,讨伐平叛,弑君篡位,改朝换代的历史,陶渊明先生都
有亲身参与其中,并是那个时代风云人物桓玄(他也当了两年皇帝,国号楚),刘裕(南朝第一个皇朝宋的开国皇帝)的亲近人物,而连他们自己都没有
料到,这影响了汉族王朝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一连串历史事件的发生,最初的起因,却是我米罗放到陶渊明手中的一个
“阿娇牌充气娃娃”,(看看鲁豫,指指演播厅背静的几个大字) 当然还有我们这个“鲁豫有约”的节目了。[鲁豫及观众大笑,陶渊明神色黯然] 所以说,历史
真的好玄妙。 一观众:(站起,焦急地)我们告诉陶渊明,刘裕这个人有做皇帝的野心,他会篡晋立宋吧! 米罗:(看看神色暗淡的陶渊明)没有用的,你告诉他,他也不会相信,就像他相信他的曾祖父陶侃从来不曾有过反心
一样,即使他有怀疑刘裕,他也会认为他有能力规劝刘裕的。总之,历史无法改变。 另一观众:(质问)你的“阿娇牌充气娃娃”,不是已经改变了历史吗? 米罗:呵呵。我没那个本事。阿娇牌充气娃娃,看似偶然,但它也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你们翻翻史书就知道,陶渊明
的皇帝,孝武帝司马曜的确是因为讥笑张贵人,被张贵人给捂死了,用的就是这个“不明柔软物”。 鲁豫:原来如此。既然“考所愿而必违”,那我们就不要“徒契契以苦心”了。 米罗:(惊奇地望着鲁豫)这是陶渊明《闲情赋》里“十愿十悲”之后的那句,你怎么居然会用了? 鲁豫:我们做主持人的,总得溜那么一手嘛。(停顿了一下,看看米罗)我下去看过了,就看过这一句,哈哈。接着,
我们还是等陶渊明和你亲自上场吧。我们大家都已经好期待了,大家说是不是啊? 观众:(合)是! 米罗:我们看见了陶渊明的真挚,也看见了陶渊明的伟大,而他对无弦琴和无弦琴主人的深情,又让我们看见陶渊明的
儿女柔肠。无弦琴总算有物归原主,陶渊明失而复得,我猜想,在看到无弦琴之前,他从南京一路风尘仆仆奔来的路上
,那种心情,一定和《闲情赋》里第三段一描绘的“失恋”的心情,很相象吧。 鲁豫:(会意地)好,下面我们就继续鲁豫有约,陶渊明的访谈。有请陶渊明! [现场观众非常激动,报以热烈掌声]
一个多月没来看你们了,怎么仙子也走了,米罗你也这么久没耕种了,这都怎么了?
米罗讲历史非常生动,非常好。你的讲古文篇篇都是经典,真是人才,应该继续。 有人说,书生意气,你不要这样。 在你这里发言很荣幸,感谢。
节日快乐!
历史嘛,过去的事情,就如一场梦。
看评论,比博文还好看呢. 鲁豫有约,竟会是这个意思,好笑啊. 有人说:历史除了人名和年代是真的,其它都是假的. 米罗是不是深信此言?
六朝时期,是最讲关系的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陶侃和刘裕皆出身寒门,以军事起家,成为颠峰人物,是那个时代的奇迹。可刘裕是三分才能,七分机遇,而陶侃是三分机遇,七分才能。刘裕篡位,陶侃保国。所以,我是非常欣赏和敬重陶侃的。
《世说新语》里有很多关于陶侃的故事。他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穷苦人家庭,却奋斗成功,权倾朝野,位极人臣,仍然保持高风亮节的千古典范。
后人教育子女,当以陶侃为例。
有了“冠希”牌猛男神油,我才会“狂喜”呢,哈哈哈哈。
哎呀,米罗,你我真乃红尘知己也(别肉麻啊),不是"巨寒",改成"狂喜"吧~~
我讲的都是史实,可我们从小获得的教育,以为陶渊明最大的官不过是个彭泽令,而歌颂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把古人树立为一个像“焦裕录”、“李素丽”这样的人物典型,可见中国的教育是何其谬误!
陶渊明这个彭泽令是怎么来的呢?是他归隐之前,想打一年工,攒点酒钱,于是请他叔父陶夔帮忙,当时陶夔是朝廷的太常卿,陶夔给他弄了个县令,而且离陶渊明老家只有一百多里地,仍在江州,这已经很照顾了。陶渊明做了几个月,也存了一点钱,而他妹妹那个时候去世了,他就比原计划提前quit了。他这个人,在哪里任职,走都是不打招呼的,走了就走了。那个来县衙来巡视的督邮,不过是个倒霉鬼而已。
陶渊明初出仕时,就是江州祭酒,我们知道当时州是最大一级行政单位,州下有郡,郡下才是县。祭酒本来是管学政的,也就是江州祭酒,相当于现在江西及周边几省的教育厅厅长。陶渊明的祖父陶侃要混到州一级的官,那是要走十多年的路的,可是现在,作为长沙郡公的后人及名士,不得不说他受了曾祖的余阴。而朝廷历来是王谢等世家大族把持的,当时江州刺史是谁呢?正是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凝之你可能不知道是谁,但是你肯定知道王献之,不知道王献之,也应该知道谢道韫。不错,中国书法中的二圣,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王献之正是王凝之的兄弟。而谢道韫是东晋第一才女,谢安的侄女,谢安把她嫁给了王凝之。谢安和王羲之不是发小吗?一起老在会稽东山玩,长大后也世代连姻。
所以,陶渊明第一次当官,当朝宰相谢安的侄女婿就是他的顶头上司。他也应该有机会见到谢道韫。谢道韫可是谢安的宝贝儿。二王家世代信奉五斗米道,尤其是这个王凝之,更是个痴迷的道徒,而在五斗米道中,祭酒是个最尊贵的级别。所以江州祭酒这个位置不可小觑。可史书记载,陶渊明“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我估计是和王闹了点矛盾。可是不久后又征召他为江州主簿。江州主簿,相当于省办公厅主任,几乎是与一把手最亲近的人。可是史书记载陶渊明“不就,躬耕自资”。这个,我们就不知道原因了,但至少可以看出,上面还是挺看重他,给他面子的。
所以说,陶渊明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机会摆在那里,他却不要。说到底,还是他不喜欢官场吧。除非是遇到忠君保国,征讨叛逆,北伐中原这样的事,他才积极参与,比如后来复出时,直接入桓玄幕府,桓玄造反,篡位,又做刘裕参军(参谋或参谋长)。他与桓玄也有关系的。陶渊明的外公孟嘉,是桓玄他爹桓温的长史,东晋征西大将军长史,两人交好。
说来也好笑,陶渊明又是个表兄妹结婚生的,好象李嘉城也是近亲结婚。陶侃有十七个子女,其中一个儿子叫陶茂,官至武昌太守。孟嘉是陶侃的女婿,孟嘉却又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陶茂的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叫陶逸,生下陶渊明。
也就是陶茂的两个儿子,两兄弟,娶了孟嘉的两个女儿,与对姐妹花,倒是很有趣。所以,表兄妹结婚既然总能生出天才,那谈个恋爱,上个床应该更没问题。所以啊,你男朋友带了个女孩,说这是我表妹;或者你女朋友带了个男孩,说这是我表哥,千万提高警惕:-)
不瞎聊了,喝酒。
有时我也会想,陶渊明《闲情赋》中的女子,是不就是谢安的侄女,著名的“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才女谢道韫呢?不过这纯粹就是幻想了,那可又是在搞婚外恋,没有十足的证据,这样瞎猜,就是对古人的不敬了。
继续喝酒。
不会是“阿娇牌充气娃娃”吧? (巨寒)
想过节?你把三八节改成"壮男节"不就得啦~~这一天,你可以和全世界的妇女们同喜、同喜~米虎带着礼物来祝贺米罗"壮男节"快乐!猜猜看是什么礼物?
还没写的,晚上再写.今天这天气,适合抄几个小菜,喝二锅头,与古人聊聊天.
周末开心,又是暴风雪,窝在你小窝里写闲情吧
呵呵,米罗作案天衣无缝。不,开发,开发了一段野史。不错~~~
感谢仙子送信入晋,旅途劳顿,适逢周末,多加休息。。
秀才周末快乐! 春天快来了, 要出游了吧?
米虎好潇洒哦,还学小蜻蜓在水里游泳?小心翅膀打湿了
先抢个沙发,等我游完泳再来看!
注:辛弃疾词“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这阕词中,讲了两个人物,第一个是孙权,第二个就是刘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就是指刘裕。刘裕的小名叫“寄奴”。他和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一样,出身寒族,而最后达到权力顶峰,两个都是都督八州军事。只是陶在东晋是开晋,刘裕是灭晋。陶侃的才能十分全面,政治、经济、军事,有如后世的曾国藩。他没有代晋称帝,而是功成身退,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美臣”。可惜他出身寒门,直到四十多岁才出头,历史给他的时间有限,否则以陶侃的才能,北伐,收复中原,完全有可能,当然在这后面要有朝廷的支持。时人将他与曹操和诸葛亮相提并论,认为他兼有曹操之勇武智谋,诸葛之忠心亲躬。
可惜。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