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习习的多伦多韩国端午节
2016年6月17日 | 分类: 旅游 (全局), | 作者: 走走聊聊 | 695 浏览阴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中国主要民俗节之一,也在2007年被中国政府列为国家法定假日。每逢佳节,必有各式活动和美食。不过,身在异乡为异客,在多伦多的华人也只能吃吃粽子而已。即便多伦多国际龙舟节,贵为“a major world sports event”,也与端午节没有半毛关系,况且时间还在每年六月下旬。有意思的是,韩国的Dano节倒是风生水起,甚是有趣。
每年六月的第一个周末,也就是阴历五月五前后,在多伦多Bloor西街的Christie Pits Park,总会有一场民族风采浓烈的节庆。走走聊聊曾光顾过一次。
这天,公园里满眼是身着丝绸褶裙或缠裙的韩国女性,从老妪少妇,到靓妹女童都有。
短短的裙身,长长而宽大飘逸的裙摆,五颜六色,纹饰讲究,再配上鲜艳的头发丝带唐只(下图),散发出女性的那种优雅而妩媚,和春天非常吻合。
之所以有如此隆重的民族着装,是为了庆祝Dano。
Dano就是韩国端午节。
Dano是韩语端午的英语音译。是不是和汉语发音相似?其实,韩国的端午节也是源于中国。
经过上千年演化,它已成为以祭祀、演艺、野餐和游戏等为鲜明特点的韩国重要民俗节。
以“端午祭”为核心的传统,随着岁月的流逝,仅在江陵地区得以在形式和内容上完整保存,因此江陵端午祭在2005年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文化遗产。
可以讲,它和中国的端午节,在历史发端上有一定的联系,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本质的区别。
在Dano节游园时,抛却民俗史研究者的唠叨,走走聊聊感受到的只是活脱脱的汉风。
散落大树下的一个个游戏,和中国民间游戏相差无几,从发音上来看更是完全一样。
比如: Jegichagi 毽子,Ssireum摔跤,射箭。
以及,Janggi象棋,Top-spinning陀螺,荡秋千,Tohu投壶。
Juldarigi 拔河,yut nori掷棒游戏,筷子夹黄豆比赛。
这些游戏,大多数自己儿时玩过,看着会不禁莞尔一笑,忆起旧时。
主舞台有各种传统朝鲜歌舞表演。
中国的古典舞,太极和舞狮也牵来助阵。
游走公园各处,走走聊聊深切感受到了韩裔在民族文化传承上的努力。
这种努力是通过各种细微之处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达的,比如,除了游戏,还有日常礼仪,饮食和文体活动。
在Heritage Day Event区,包扎假面舞面具和头扎:
有教孩子们调配泡菜:
做传统手工,拿毛笔写书法,写的当然都是朝鲜拼音谚文。
男童女童最感兴趣的是玩两下长鼓和玄鹤琴,也许就是这乱耍的几下,播下了孩子们学琴的种子。
最特别的是,有一位瘦削的中年男子身着短款马甲,下穿灯笼裤,还绑着裤管,盘腿坐在席上,头顶梳有发髻,带有纱帽。
原来是一位长辈,要来接受下辈的拜见。
如果拜见者的礼仪正确,将会获得“长者”的红包奖赏。
重赏之下,还赢得许多黑妹妹排队学礼,自然一招一式非常有趣,得纠正许多次。
走走聊聊旁观了很长时间,蛮好玩的。
免费试穿韩国长裙的摊位,则是吸引其他族裔姑娘留影的地方,每当穿得稀奇古怪时,总有韩国姑娘来帮助调整。
跆拳道是最有文化影响力的。
说起韩国,西方人必定首先想起它。在表演阵势,规模和时长上,别的项目自然也无法与之相比。
让走走聊聊惊叹的是半数以上参与者非东亚裔,男女老少均有,囊括各种肤色。
一招一式颇有范儿,吆喝声则喊得震天响。
边走边打长鼓或扁鼓,偶尔再敲下锣,象中国大妈在街头扭秧歌。
她们不停穿行人群之中,赢得不少喝彩。
带有北美街头节色彩的Dano节庆,自然也会有食摊和商摊。
韩民族称其为“乱场”。
不过,食品自然没有粽子,以韩国铁板烧加泡菜为主打,这才适合外族人的胃。
商品以高丽参和韩国传统服饰等为主,吸引外族人的当然是价廉物美的小饰品。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看来不是中国独有,已是世界潮流。
闲逛至此,走走聊聊不禁想到:多伦多何时会有如此影响力的中国人节庆?
(原图文刊于北美时报)
姊妹篇:
多伦多的韩人街:韩风习习吹多城(行走多城韩人街:当韩范遇见汉风)(原图文刊于星岛日报集团加拿大都市报)
蜀传楚,楚灭吴越,吴越成为楚地后,在后世战乱一部分汉人贵族渡海逃到朝鲜南部,自然就将汉风传到今天韩国了。
过客 [ 评论 @ 2016年6月18日 12: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