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前车之鉴
2010年4月21日 | 作者: 龙医生 | 295 浏览
在纳粹德国时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被戴上“犹太人的心理学”的帽子而被嗤之以鼻。虽然历史证明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之伟大,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弗洛伊德的文化人(犹太人)特征被人用来质疑其理论的普适性。
生活在理性主义(或现代主义)时代的弗洛伊德和许多现代主义学人一样,对于真理有信仰,并努力求索。可惜的是,现代主义的局限也体现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别的不说,人的文化特性,心理的文化特性被弗洛伊德完全忽略了。
弗洛伊德的治疗对象主要是当时欧洲衣食无忧的中产阶级人士。除了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经济上的富足,这些中产人士还有一个共性是:他们大多是男的。事实上,现在的研究表明:弗洛伊德害怕女性。除了他无法理解女性,他的心理治疗对女性病人不太成功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在理论层次上被现代主义视野限制无法看到心理的文化特性。
女性作为男权社会的被压迫群体,直到今天依然处于亚文化的圈子里。这种特殊的被压迫地位和亚文化特性对于女性的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弗洛伊德只看到了普适的人(事实上是欧洲中产阶级成年白人男子)的心理问题,无怪乎他对于女性的治疗如此失败。
心理问题总是同时是文化问题和社会问题。脱离一个人的文化特征和社会属性来谈论心理问题,都是片面的。从这一观点看,弗洛伊德无疑是片面的。
在当代,从事心理治疗不能没有女性主义的观照,也不能没有文化和社会的考量,虽然几乎所有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理论都在有意无意营造一种普适真理的表面现象。
这就对心理医生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只要技术上过硬,还要在学术上能够有大视野,特别是服务那些少数民族人士、女性、移民等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来访者时。否则的话,弗洛伊德的失败就是前车之鉴。
看过《少女杜拉的日记》吗?您感觉那个案例失败了吗?
北美的心理学体系把弗洛伊德贬低了很多,但是很多批评弗洛伊德的人根本就没有读过他的书。人的心理受民族、种族、年代的影响,但不能说过去的心理学家都是错的。
Case Dora 就是一个典型的失败的案例。当这个少女为他父亲和他人通奸的事实所烦恼的时候,弗洛伊德却非要说她被自己性的幻想折磨。
我不否认弗洛伊德很伟大,但是也不能不看到他的局限性,在多拉的个案中,他没有跳出自己中产阶级、传统犹太人家庭,以及父权社会等的桎梏,导致了他的惨败。
天才也是人。而且有证据表明:他有时通过歪曲个案事实的办法来推广自己的精神分析理论——片面的生物决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