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地滑”与“上车后靠”
2014年4月26日 | 分类: 日志 (全局), 未分类 | 作者: 农家苦 | 733 浏览
中文乃是中国人的日常所言所语,按照人口定义,中文的本土在两岸三地,中文的语言环境自然也在那里。中文章法灵活多变,表达生动有趣,本来就不似英语那样precise,加之中国地广人众,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得太快,什么圈内黑话、政治口号、网络秽语、宣传狂言,整天价满地跑、盖天飞,真是害苦了海外的中文学习者。
学语言离不开语言环境,否则,不但学的枯索,学的寡淡,学的干瘪,还可能望文生义、生搬硬套、张冠李戴出很多笑话、大笑话来。
我曾经问过身边的几位高中ABC,“科学发展观”和“生男生女都一样”以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怎么理解?他们的回答完全不同于国内的官方解释: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察;从事科学研究的道观。
生男生女都一样——妈妈生下的孩子都是一个性别。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共产党员的高级性教育活动。男孩子说完没什么反应,女孩子说完还红着脸补充说:“So horny!”
ABC们回国的表现就更精彩了。有位广州的同事跟我说,他的6岁小外甥去年暑假跟妈妈一块回国探亲。在饭店吃饭的时候,小外甥不肯上桌就坐,独自一个人围着大厅里的“小心地滑”提示牌打转,动作极像是练滑雪,还摆出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当妈妈过去催他吃饭,并嘱告他当心摔着的时候,他竟指着那块指示牌说:“不是它让我在这里小心地滑动吗?”
感情这位细佬仔把“小心地滑”中的名词“地”,当成了副词“地”。西方的“wet floor”指示牌通常都配有一个斜坡滑倒的简图,国内的“小心地滑”指示牌则大多没有图,只有字,而“小心地滑”一语,若从字面来讲,确实有“小心地面湿滑”和“小心地滑动”两种意思,这也就难怪顽皮、好动的小ABC们领会错了意思。
我侄儿工作的饭店女老板,她有一位发小的儿子是ABC,英文名字叫Stephen,19岁,正上大学一年级,据说中文很棒。今年春节,他和父母一块回中国探亲。有一天,他去饭店找厨师们请教厨艺,女老板就派他跟我侄儿一起去超市采购作料。上公共汽车的时候,乘客很多,车上拥挤不堪,可Stephen却不停地在人群中挤来挤去,时不时地用手扒开众人,朝人缝里探头探脑,好像是在寻找丢失的东西。
下车以后,我侄儿问他:“你什么重要的东西丢在车上啦?”他说没有。我侄儿又问:“那你干嘛那样一番猛找?”他说:“哦,我是在找,在找action up的家伙。”我侄儿奇怪地问:“什么是action up的家伙?”
Stephen笑着说,就是干着男女好事的家伙。我侄儿不解地说:“公共汽车上怎么能干那事?”Stephen说:“我也觉着是,车上人这么多!”
“那你是从哪儿得着情报的?”我侄儿问。“车上不是有牌子写着吗,‘上车后靠’。”Stephen一脸认真地回答说。
我侄儿智商不高,反应较慢,一路上他都没有省悟出Stephen的问题出在哪里,直等回到厨房他才明白过来。当他把故事告诉厨师同事们的时候,大家笑得前仰后合,直不起腰,连厨刀都扔得满地叮当响。
说来也是,网络上,口语中,现在大家不都把原来的淡味粗话“操”,换成了“靠”吗?“上车后移”、“上车后挪”都可以用,为何偏要选用令人想入非非的“上车后‘靠’”?是交管部门的疏忽大意,还是宣传部门的诲淫诲盗,不得而知。
一字只差啊,结果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也许是想幽默一下吧~~
——幽默是假,提请重视语言环境是真。谢谢!
olive tree [ 评论 @ 2014年4月26日 20:23 # ]国人编的ABC笑话?
——非也。谢谢造访!
无语 [ 评论 @ 2014年4月27日 11:10 # ]说得很真实。我回国也会看到很多告示牌上滑稽的中译英。再转回来理解,就完全背离原意。不过也挺好,有特色,也有乐趣。
——豆一说得是,国内的标语更古怪,连老百姓都一头雾水。
豆一 [ 评论 @ 2014年4月27日 13:46 # ]哈哈哈!
——祝呱呱笑口常开!
呱呱 [ 评论 @ 2014年4月27日 20:20 # ]哈哈,你学英文教学中文,都有绝招。
——谢梳子夸奖,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
梳子 [ 评论 @ 2014年4月28日 08:56 # ]不是有中英文对照的吗?move backwards after aboard,很准确呀!对于根本不认识中文的,比如我儿子,小心地滑,这个就不是困惑了。
——英文字很小,在拥挤的车厢里不太容易看清。
白色百合 [ 评论 @ 2014年4月29日 12: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