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教育的弊端及改良(二)
2007年5月6日 | 分类: 教育 (全局), 随笔 | 作者: 吴老师 | 993 浏览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是完全正确的, 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 如果机械地、不顾及孩子们兴趣地强迫他们学习钢琴、小提琴、长笛、单簧管, 学打网球、篮球、羽毛球, 上中文班、法语班、数学班及各种辅导班, 或者做定时、定量的家务, 是常常起反作用的. 这样做, 无异于给孩子们增加了额外的负担, 让他们感觉多学了很多他们未必感兴趣的科目, 从而打杀了孩子们可能的兴趣. 当然, 不顾家庭经济条件地强行这样做, 就更不可取了, 反而使得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了, 其负面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这个问题的根源是, 父母以自己的兴趣取代了孩子们的兴趣, 如果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 强迫孩子去学自己都不感兴趣的东西, 就更不可取了. 正确的做法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是个复杂的问题, 需要从正确的概念出发(而不是具体的科目), 创造孩子接触不同种类的兴趣活动的机会, 从而引导并发现孩子们的兴奋点, 找到他们可能感兴趣的东西, 加以启发、支持和发展. 这是需要很多时间和耐心的.
在帮助孩子们学习的时候,强调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不知道家长们怎样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聪明、勤奋和学习方法, 哪个最重要? 笔者以为, 学习方法是最重要的. 但是, 有部分家长强调聪明: “这孩子, 脑子就是笨!” “他呀, 聪明到是聪明, 就是不太用功.” “他呀, 脑子挺好使, 就是有时候粗心.” “数理化是聪明孩子学的, 你有这份脑子, 就应该学好.” “数理化那么难, 你学得了吗?” 更多的家长强调用功: “你看人家张阿姨的女儿, 整天在家念书, 你, 就知道玩.” “你就是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也不够!” “除了星期六, 不许你看电视!” “学了几个小时了?” “老师留的作业做完了, 你就不做做其他练习题了?!” “每天回家, 至少学习三个小时.” “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样教育的结果有两种, 一是孩子以为只要多花时间、多做题, 就可以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 另一种是, 孩子认为学习只是一件非常艰苦、索然无味的苦役. 明显地, 哪一种结果都不是家长们想要的. 而提高学习方法, 却能节省孩子们的时间, 达到良好的效果, 从而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特别是, 通过使用良好的学习方法, 可以使得孩子们变得聪明起来.
引导孩子们思考的时候,切忌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 更不能一味地强调竞争. 人类的思维, 是丰富多彩的、动态的, 很多精神上的东西, 是必需拥有足够的空间的. 特别是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 更应该注意精神上的健康发展. 过于功利的、实用的自我发展观, 会导致孩子自私自利、缺乏社会交往的愿望、只能赢不能输、压抑自己的兴趣乃至于兴趣面狭窄、最终趋于自闭的结果. 从长远的观点看, 对孩子是不利的. 比如: “把书念好, 什么都好了.” “少管闲事.” “多学有用的东西.” “爱好, 值几个钱啊?” “傻热心, 谁帮你了啊?” “最重要的是你的分数.” “少说话.” “什么叫有本事? 能挣钱就是有本事.” “不要借别人的东西, 也轻易不要借东西给人.” “一定要争第一, 你比谁都不差!” 孩子们的健康发展, 需要获益于各方面的因素, 包括来自信仰的、社会的、朋友的和家庭的. 孩子们在班上学习成绩的位置, 应该是客观的, 弹性的, 未必第一、前几名就是最适合的. 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拓宽而不是限制孩子处事与思考的范围.
评价或者衡量一个学校时,要了解这个学校擅长的东西, 并且引导孩子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学到这个学校最优秀的东西. 而不是总是强调数理化, 强调经济学, 使得孩子们对学校学其所短. 这里的学校是很多样化的, 即使公立学校也是如此. 比如, 有的学校文学戏剧师资强, 有的学校艺术师资优秀, 有的学校以工业设计课程著名, 等等.
孩子们的个性是多种多样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适合的发展方向. 有些家长们”擅长”代替孩子们思考, 其实自己也未必高明. 以为自己的兴趣就是孩子们的兴趣, 是很危险的. 即使现在孩子服从于家长, 选择了家长看中的专业, 将来也可能因为没有兴趣而放弃. 那样, 就会造成金钱上和时间上的巨大浪费, 对孩子大发展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更不可接受的是, 整个专业选择与兴趣无关, 完全从功利的角度出发, 预测某某专业将来有就业前景, 逼迫孩子去选择. 结果造成了孩子们选择了自己毫无兴趣的专业, 象服苦役一样地熬了几年的学习, 最后未必因此而找到专业工作. 我在教毕业班的时候, 就碰到了好多中国学生在按照家长的要求选择财会、电脑、精算、护理等专业. 这种一窝蜂式的就业选择已经害得我们第一代移民够呛了, 难道还要继续害我们的孩子们吗? 大家可以看到, 财会和电脑的就业早已不容乐观而且可以说是低于平均水平了, 精算的就业也正在冷却, 护理就业前景的衰落, 也是指日可待了. 这类家长, 首先要解决的是寻找回来自己的兴趣, 把自己的路想清楚了, 然后才有资格指导孩子们. 如果来不及, 最好请教专家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 说是二战时美军要派一个敢死小分队去德国, 选了一批死刑犯培训. 要求他们三个月内学会德语口语, 到时候考试, 通过的, 去德国; 没通过的, 枪毙. 结果, 通过率: 100%. 笔者在自己教课时, 用这个故事说明人的学习潜能. 但是, 家长在用这种思路要求孩子学习, 要不得. 学习不是军训, 教育子女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经历, 采取很多科学的、合理的方式方法,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才能取得成功. 这里主要罗列问题, 提及改进思路, 所以只能称之为改良. 所涉及的问题, 或多或少地发生在很多家长身上, 包括我自己. 当然, 也有很多教育子女成功的典范, 非本文所考虑的范畴, 就不在此总结了.
Hі, always i սѕed to check weƅpage posts here in tһe early hοurs in the morning, becаuse i like to find outt more and more.
Name Tapes [ 评论 @ 2018年9月20日 17:00 # ]read more info on topic on my website…
read more info on topic on my website…
cigarette electronique [ Trackback @ 2014年1月16日 13:58 # ]看着加拿大9,10岁的小孩简单的加减乘除都不会,很难让人相信加拿大的公校能有“教育” 中国的基础教育其实是很优秀的,我们实在不应该妄自菲薄.
zzt [ 评论 @ 2007年5月7日 20:40 # ]说的道理都很对, 家长不该对孩子这样那样, 但告诉我们家长应该对孩子怎样? 无所作为吗? 我不相信大多成功的孩子没有家长的push 和精雕细琢就自然成才了, 有的也是luchy 的少数. 当然若有人argue 说我就happy 当一个casher 而不happy 读那么多书后到华尔街当白领, 那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sa [ 评论 @ 2007年5月7日 20:25 # ]赞同吴老师的教育理念。
心漪 [ 评论 @ 2007年5月7日 16:22 # ]等待听你的发觉孩子兴趣爱好的具体措施.
五瓣丁香 [ 评论 @ 2007年5月7日 16:07 # ]Good carceer doesn’t mean good life.
tian [ 评论 @ 2007年5月7日 15:15 # ]i am the one who pushes up my kid very hard. I was a lecturer and know what a child needs to have to survive in this competition world. do u want your kids to become another locals?
entering into a famous univ. is not a sign of success. graduate from the univ. and get the career and money he/she wants is more important.
georgy [ 评论 @ 2007年5月7日 12:55 # ]说得很好,我就不逼我的孩子上各种班,他们爱啥学啥,大学都是自己选的专业,虽然女儿放弃了滑铁芦的精算和电脑,皇后大学的生化与电脑等很好的专业,她最后读了她喜爱的工程,现在她很开心。我也省心。
vcxz [ 评论 @ 2007年5月6日 21: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