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与乐只一念之差
我的老师、心理和行为学大师约翰·迪马提尼医生(Dr. John Demartini)经常给他的学生讲起他年轻时的一个故事。
那时他开业还没几年,有一天他去看他的父亲,父亲问他:”儿子,一切都还好吧?”
迪马提尼如实地说:”不怎么样。我扩大了诊所,付了一大笔装修费,所以现在手头上资本短缺。刚给太太买了个钻石戒指,再加上一部新车,我们又刚去夏威夷度了假,最近又买了新房子,一大堆事一起来,都是些花钱的头,我们手上已经远不象以前那样宽裕。我都快吃不消了,觉得到处都是压力。”
他父亲听完后,用严厉的目光瞪着他说:”儿子,那不是压力,那是恩赐!”
迪马提尼一下子被他父亲给说懵了。他不解地问道:”您这是什么意思?”
老人家解释道:”约翰,你在短短的几年内,已经做到了我三十年都没有做到的事情。你妈妈和我从来没能去过夏威夷,我们至今也没有一个钻戒。你能把诊所扩大,那是很了不起的啊。那些额外的税务和费用之类的,就把它当成是恩赐,因为那说明你挣了钱了。”
短短的几句话,迪马提尼的父亲把他的每一个压力都变成了恩赐。
迪马提尼顿时愁眉展开、忧郁尽消,一二分钟之内便离苦得乐。
如此启迪心灵的事情,在哪里都有。
记得几年前在中国的网络上曾经广泛传播过一张笑容灿烂的小女孩的照片。那个小女孩只有七八岁,跟她的爷爷住在一个公用男女厕所之间的一个刚刚能转开身子的小屋里,爷爷负责打扫那个厕所,有时也偷偷帮人修理自行车赚点外快,小女孩每天自己背着书包坐公共汽车去上学。
爷孙俩过得非常快乐满足。爷爷满足于有份工作,又有个免费的地方住,小女孩喜欢跟爷爷在一起,每天可以上学。
那张风靡网络的照片,是有一天傍晚一个慕名而来的女大学生在小女孩洗米准备做稀饭时拍的。天天跟爷爷一起吃方便面加咸菜,那天晚上改善生活,可以吃上一顿大米稀饭了,小女孩无比开心。
那张照片引来很多好心的人。当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要帮助她的时候,她几乎无法理解。谢绝别人时,她说:我有吃有穿,什么也不缺。
那份简单却是发自内心的幸福和满足感,恐怕是我们这些出有车、食有鱼的人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幸福与痛苦,并无客观标准。你认为你有多幸福或者多痛苦,你就有多幸福或多痛苦。这二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态度二字。
时安迪
作者是心理辅导及婚恋问题专家
www.andishi.com
4 条评论
没错,我相信!
我喜欢这篇文章, 现在的人活着累, 就是不知道感恩! 希望常看到你的文章!
人人都能遇到的事,愁眉不展时能这样想就好。 我正有事发愁,几天睡不好。其实有啥大不了的。这也应看成好事才对。因为可能有许多人正在羡慕我呢。 谢谢你的好文章。
说的是